黄冈高新区创新转型发展动力澎湃
时间:2018-02-22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生机勃勃的黄冈高新区工业园

图为:黄冈伊利公司

图为:稳健医疗“双十一”发货现场

  湖北日报讯

  26年梦想终成现实——2017年2月,黄冈高新区成功晋升国家级,成为湖北省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最年轻的一员。

  “晋升国家级,不仅是梦想的实现,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黄冈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新华头脑冷静。

  新的使命已然上肩。2017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一主两副多极”区域发展战略,黄冈被定位为建设区域性增长极。随后,黄冈市委全会提出,将高新区建成区域性增长极的“极中极”,高新区要成为老区振兴崛起的政策特区、人才特区、技术特区、资本特区,引领全市经济创新转型发展。

  新的征程昂然启航。一年来,黄冈高新区以奋发有为的斗志,咬定体制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园区开发、项目建设等关键抓手,开发建设步伐蹄疾如飞。

  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开放开发特区

  2017年6月3日,黄冈市委印发《关于促进黄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发展的决定》,为高新区确立了到2022年进入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百强的目标,并以空前的思想解放赋予黄冈高新区更大的改革创新自主权,黄冈高新区管委会履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职能。

  2017年7月6日,省政府在黄冈高新区召开高规格建设推进会。省、市两级政府同频共振全力支持,彻底点燃了黄冈高新区的创新激情。

  ——“一区七园”协同发展更加顺畅。

  晋升国家级时,黄冈高新区就以“一区七园”(含红安、麻城、浠水、团风、武穴、黄梅、蕲春7个县市工业园区)模式申报,在国内属于一大创新。

  晋升近一年后,这一创新模式更加完善。7个县市区的县域界限被打破,初步实现品牌、数据、资源共享,高新区核心区与县市工业园区协调发展、错位发展。

  2017年,“一区七园”实现生产总值437.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32.4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8.75亿元。

  ——高新区发展空间持续突破。

  2017年,黄冈高新区获市政府授权,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合作共建光谷黄冈科技园,同时,黄冈产业园挂靠到高新区管委会。这样一来,黄冈高新区的核心区拓展20平方公里。

  ——“放管服”、财税、人事薪酬、投融资等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正探索推进“一个窗口受理、一枚印章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的行政审批改革;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高新区获得所有市级及以下支出和政策兑现权力;黄冈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在机制创新中应运而生,2017年8月23日,与武汉美格科技有限公司移动能源基地项目成功签下“首单”……

  创新不止,改革红利在最大限度释放,黄冈高新区正成为老区中的开放特区。

  聚焦“四大行动”打造高新产业集群

  1月18日,黄冈市政府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签订《深化共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协议书》,借助光谷品牌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光电子、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科技研发孵化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年产值达30亿元的现代产业群。“蓝图已经绘就,步伐则需赶超。”2017年,刘新华带领招商小分队30多次外出拜访企业,与顾家家居、喜临门、欧派等80多家现代家居领军企业成功对接,迅速将一批知名品牌、上市公司、大型企业投资兴业的目光引向黄冈。

  如何后发赶超?黄冈高新区驰而不息推进双百项目、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创兴创业“四大行动”,合力推进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集群。

  ——2017年3月,在市区招商引资行动“开门红”项目签约仪式上,黄冈高新区签订了总投资110亿元的中外建材技术交流产业基地项目,将打造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产业园,争创国家绿色建材基地和湖北省特色重点项目。

  ——6年追踪谈判,4年调整优化业态规划,总投资281亿元的晨鸣浆纤纱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成世界一流工厂、全国绿色标杆项目,全部工程将于2019年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21亿元,年利税50亿元,黄冈工业迎来大时代。

  洪荒之力,腾起项目建设大热浪,扛鼎发展大底盘。随着伊利乳业、索菲亚衣柜、稳健医疗和大二互等业内领军品牌的引入,黄冈高新区形成了乳制品、建材家居、医药化工和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伊利、中粮、雨润、娃哈哈等食品饮料产业,已经连点成线,成为华中地区食品饮料板块中重要一环。

  加快园区开发打造实体经济载体

  如果说企业是高新区的细胞,园区则是高新区的躯干骨架。近年来,高新区立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气魄、大手笔推动园区配套设施项目建设。

  近日,在高新区南湖五路南段和疏港路项目施工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挖掘机挥舞长臂,火热的施工场景成为冬日里动人的一幕。

  南湖七路、黄州大道继续向纵深推进,标志着南湖工业园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尾期;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园区道路、管网基本封闭运行,绿化亮化工程全面完工;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必将为加快市区经济发展,提高市区首位度和核心竞争力发挥重大作用。南湖工业园和化工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已通过PPP项目评审;晨鸣周边3条道路、110千伏电力接入工程、黄大线改线工程快速推进。彰显了高新区服务重点项目的决心和力度。

  在完善园区配套设施的同时,高新区进一步对内深挖土地潜力,一批长期开而不发的工业项目被清退,4宗闲置用地进入清退程序,11个低效用地项目完成勘察。

  以黄州大道、明珠大道、新港大道等为骨架的“两纵四横”路网格局日益完善;热火朝天的南湖工业园内,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园区生态停车场相继完成……

  “数说”黄冈高新区

  57.21平方公里

  1990年,黄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目前,高新区核心区已基本形成“一区三园”布局,辖区四至范围为:东至长孙堤,西至西湖三路-黄州大道-赤壁大道-赤壁二路沿线,南至沿江路,北至黄婆汊路-三台河-南湖路沿线,开发建设面积约57.21平方公里。其中,行政区划(东湖工业园)14.13平方公里,辖珠明山、西湖、三台河、红卫、新桥、新港路六个社区,常住人口6.26万人;建设及服务的南湖工业园21.58平方公里,牵头服务的西湖工业园16.46平方公里,遗爱湖生态区5.04平方公里。

  4大主导产业

  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发展,黄冈高新区核心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10046个,其中工业企业465家;上市公司7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家,占市区的53.4%,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5家,占市区的52.1%。已基本形成了以伊利乳业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以行星传动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索菲亚定制家居为代表的现代家居产业;以晨鸣为代表的轻纺产业的四大主导产业格局。

  “1+7”模式

  黄冈高新区“一区七园”,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形成了“一龙带九蛟”的大开发新格局:黄梅电子信息产业、武穴生物医药产业、蕲春现代中医药和健康产业、浠水现代装备制造业、团风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麻城新能源产业和红安电子商务产业,共集聚高新技术企业

  160余家,形成了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食品饮料四大支柱产业,成为带动黄冈市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核心区域。

  多个平台驱动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创新创业,孕育梦想。黄冈高新区以市校合作协同创新为突破口,着眼于企业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延伸、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了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服务科技创新。用于对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方面奖补扶持资金达3000万元。2017年,黄冈高新区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4家,通过高新技术产品登记备案20个,申请专利192件,科技成果转化6项,技术合同交易额2600万元。

  湖北科峰传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减速机,订单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背后的秘诀是,该公司建立80多人的传动技术研究院,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自主研发生产的大型挖掘机械盾构机的核心行星传动部件——顶管机,不到3年时间,让国内盾构机售价下降了50%以上。

  ——优化人才环境。以市校合作、“千企联百校”为支撑,同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推进高新区人才超市建设。对来高新区创新创业的人才提供政策代办、金融扶持、孵化指导、经营咨询服务;对在高新区设立院士工作站并经考核合格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全日制博士、硕士来高新区创新创业的,给予安家费和最高30万元的购房补贴等。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汪航,放弃百万年薪,入驻黄冈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组建由美国留学归国人员组成的创业团队,成功研发ICE机摩人,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取得整机发明专利,打破了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

  ——搭建合作平台。2017年8月4日,举办了“黄冈高新区杯”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生物医药行业赛;引进武汉东科创星孵化器管理公司对国家级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进行托管,免费为在孵企业培训指导。

  如今,在黄冈高新区,一大批“高、精、尖”企业茁壮成长,成为“转、调、创”的主力军。一年多来,150多项科技成果在“一区七园”转化,实现经济效益170亿元。

 


主办单位:365bet亚洲版
豫ICP备05001062号-1??网站标识码:4190010041??技术支持:华易网络
365bet亚洲版 ©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